通常来说,选都城是件大事辉煌配资,关系到国家的稳定,要不是碰到特别大的事情,是不会随便换地方的。
但商朝偏偏不走寻常路,总共迁都达到了13次之多。
要说最让人觉得奇怪的事儿,就是建国后他们竟然五次搬家换都城。这么强大的中原王朝,竟然把都城选在了偏远的安阳。
这到底是咋回事呢?他们老是换地方建都,背后是不是有啥不为人知的秘密啊?
中原地区天气暖和潮湿,土地很肥,水也多,特别适合种庄稼和住很多人。不过,这里也有个大问题,就是经常发大水。
按照水灾理论的说法,商朝的人们是因为遇到了大洪水,才不得不离开家乡四处迁徙。
不过,如果仔细瞅瞅这5次迁都的时间间隔,大多是几十年,有的甚至快一百年了,这和黄河实际发大水的周期不太对得上。
展开剩余79%但殷墟就在黄河边上,很容易被水灾影响到。而且,从历史和考古资料来看,殷墟那一带确实也发生过水灾。
但商王朝并没有因为这样就搬家。所以说,水灾并不是商朝选择迁都的主要原因。
除了说是因为水灾辉煌配资,还有种看法是商朝老是搬家是因为王位争夺得太厉害。这个观点是史学家司马迁提出来的,不过它也有一些讲不通的地方。
王子王孙们争着抢王位,让商朝一会儿衰败一会儿复兴,来来回回好几次,这就是大家说的“九世之乱”。
但其实,“九世之乱”的说法和商朝真实的王位继承情况并不完全一致。
那时候,这种制度挺常见的,也有它的一定的道理。不过根据记载,每次王位传承都很顺利,没有出现权力交接中断或者两个势力争夺王位的状况。
商朝为啥会搬家呢?考古的新发现终于给我们解开了这个历史谜团。
这说明在早商时期,打仗这类事情不太多。
青铜做的武器主要就是剑、戈、戟、钺这些打架用的冷兵器,但数量并不多。相反,像鼎、簋、盉这样的青铜礼器却有很多,它们主要是用在宗教祭祀上的。
到了中期,河亶甲把都城搬到了相,之后商朝就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。他们攻打了班方等地方,国家的力量也一点点地变强大了。
在这个时期的都城遗址里,武器的数量也变多了。
这说明军队人数在一点点增多,军事方面的安排也越来越周全。
到了中期,商朝的国力变得越来越强,于是它开始经常对外打仗,想要获取更多的财富和土地。
在商朝所有古城遗址里,殷墟挖出的兵器是最多的。根据统计,殷墟里的兵器占了所有青铜器的八成,这跟前商时期的情况大不一样。
殷墟挖出了好多矛、戟、铲、钺这些打仗用的家伙,还有马和相关的装备,更有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铁兵器。这说明殷商那时候武力特别强,经常大规模出去打仗。
并且,殷墟那块地方武器特别多,还发现了很多不同种族的人。里面有从很远地方来的高加索白人,也有亚洲的黄种人,就连太平洋那边的黑种人都有。
这表示,在殷墟时期,商朝的领土在一点点变大,很多来自不同地方的人都来到了都城。
可以肯定地说,商朝靠着一次次的打仗胜利,把自己的地盘扩大了不少,殷墟的强大就是这么来的。
考古结果显示,到了殷墟时代晚期,商朝打仗主要还是冲着东边的东夷和淮夷这些地方去。
这么说来,选择殷墟这个地方,其实也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,好挡住东边的敌人。
因此,商朝不断更换都城的过程辉煌配资,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体现,很值得我们好好去研究和了解。
发布于:陕西省盛康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