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中新网4月25日的报道七星配资 ,一辆中欧班列从北京房山区的金隅铁路专用线驶出,即将前往俄罗斯首都莫斯科,而这辆班列上满载着500多吨、价值800多万元的“京津冀制造”防水卷材和轮胎。
对于漫长的中欧铁路线来说,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一次运输,但对于京津冀外贸圈来说,却是强化首都与亚欧市场陆路连接的又一次重要尝试,报道称,“随着房山区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,北京与共建‘一带一路’国家之间的陆路物流网络将越发密切。”大家知道,京津冀地区是临海的,不像新疆、内蒙,它们搞外贸更多依托于中俄或中亚贸易口岸,从当地发车经过西伯利亚铁路,最终到达莫斯科,到达欧洲。
为什么京津冀外贸圈放着便捷的海运不走,要不断尝试陆上铁路线呢?说白了,这是咱们国家在刻意地尽可能地摆脱对海运的依赖,或者说,在为将来中美摊牌做准备。大家知道,美国是海洋大国七星配资 ,海军强国,在全球有数不清的军事基地,控制了几乎所有的关键海上通道,比如说苏伊士运河、马六甲海峡、巴拿马运河,特朗普之所以对胡塞狂轰滥炸,就是为了取得红海曼德海峡的绝对控制权。
展开剩余69%所以,一旦将来中美摊牌,咱们曾经说过,美国肯定会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,并切断中国的海上运输线,让咱们要卖的产品运不出,想买的资源和矿石运不进,这对于早已深度依赖全球化的中国来说,绝对是“核弹级”的王炸,会全面影响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,包括产业链,包括就业。所以,咱们一方面正在加快建设更多的航母,增强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,另一方面,就是以“陆权”破美国的“海权”。
从2011年3月19日首次发车,到2024年11月15日,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突破10万列,发送货物超1100万标箱,货值超4200亿美元,覆盖53大类5万余种商品,形成了覆盖欧洲25国227个城市、亚洲11国100多个城市的全球最大陆路运输网络。不可否认,中欧班列开通至今,依然无法取代中外海运贸易,这一方面是不需要,因为最坏情况尚未发生;另一方面,真到了那个地步七星配资 ,中欧班列可以爆发出惊人的运力。
举例来说,红海危机期间,中欧班列货运需求量激增100%,替代海运份额达25%,运费较绕行好望角低30%,有力保障了中欧贸易的稳定。所以,平时咱们依然走海运贸易,毕竟海运贸易货运量大,且运费更为便宜,但如果出现了紧急情况,中欧班列在某种程度上,能够有效弥补海运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,确保经济的平稳发展,只不过,现在是和平时期,没有必要完全放弃海运改用陆运罢了。
既然中欧班列承载着中国“以陆权破海权”的重要使命,它会不会如俄欧北溪天然气管道那样,有朝一日遭到某大国的破坏,比如说“炸路毁车”?应该说,不排除这一可能性,毕竟美国在中亚各国的确存在不少的“非政府组织”,他们会煽动“颜色革命”,推动建立亲美政府,哈萨克斯坦就险些中招,若非俄军及时赶到,恐怕后果难以想象,所以不排除中亚会有亲美分子在关键时刻破坏中欧班列的可能性。
另一个困扰中欧班列的大问题,就是对于俄罗斯的过分依赖。去年10月到今年2月,俄罗斯严查中欧班列,导致大量货物滞留,严重影响中欧贸易,促使中国做出改变。所以,今年4月份,中国领导人亲切接见了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,两国结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,并发表了联合声明。这意味着中欧班列“南通道”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,更多的中国货物会离开俄境内,而选择跨里海进入欧洲。
综合考虑中俄传统友谊与大国之间的地缘博弈,未来不同的货物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路线。比如说,附加值较低的货物和资源贸易,可能会走西伯利亚铁路,即便莫斯科哪天要“严查”,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;而附加值较高的货物,如电子产品、电动汽车等等,可以走“南通道”,避免被抽高额“过路费”。这样既能顾全中俄友谊的大局,也能避免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七星配资 ,还能确保中欧班列的畅通。
发布于:北京市盛康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